G
N
I
D
A
O
L

萬德義肢輔具公司

技術支援 SUPPORT
HEALTH EDUCATION 衛教園地
什麼是骨性關節炎?

什麼是骨性關節炎?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種以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為特性的慢性關節疾病。多見於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好發於負重較大的膝關節髖關節脊柱等部位。亦稱為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增生行關節炎等。退化性骨關節炎是所有關節炎中最常見的一種,通常出現在45歲後。

 

形成原因

膝關節是全身負重最多的關節,造成骨性關節炎的原因,一般認為是由於膝關節長時間承受負荷及傷害,造成關節軟骨受到過度的磨損;在長時間缺乏軟骨間隔的緩衝及保護下,兩塊骨頭不斷擦撞,而產生疼痛僵硬的症狀。

 

你的膝關節有骨性關節炎嗎?

症狀:

□膝關節僵硬      □無法久站     □膝關節疼痛      □無法走久    

□膝關節變形      □無法蹲下     □膝關節無力      □無法爬梯

 

 

常用治療方法?

請向醫師諮詢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法,讓您可以減輕疼痛及恢復輕鬆行走。

起初是採取保守療法,保守療法無效,病人症狀加劇,才使用手術。

□藥物治療:消炎、止痛等藥劑。

□復健治療:冷療、熱敷、超音波、電療及運  動治療等。

□注射針劑:玻尿酸、葡萄糖胺、類固醇等針劑。

配戴膝關節矯正器:UNLOADER ONE     是您適度運動的好夥伴!!

□手術:1.關節鏡手術 2.切骨矯正手術3.人工膝關節置換。

 

可以繼續運動嗎?

每天規律的運動有助於改善關節活動度,增強膝關節周圍肌肉的肌力,請諮詢您的物理治療師。

  1. 採取坐姿,練習抬小腿的運動,可加強小腿肌力。
  2. 拉筋訓練,可有效改善膝關節周圍軟組織僵硬的症狀。
  3. 輕度的肌力訓練可增加肌力,改善無力症狀;如:固定式腳踏車及跑步機。
  4. 有氧耐力訓練,如游泳等,可減輕體重及膝關節負擔。

 

為什麼UNLOADER ONE 是 骨性關節炎(OA) 適度運動的好夥伴?!

★骨性關節炎治療方法中最好的非侵入性選擇,無副作用,無風險,無須住院。

★國際知名OSSUR公司針對骨性關節炎患者之症狀研發設計。

★經臨床試驗證實,可有效減緩關節疼痛及減緩退化的速度。

產品特色

  1. 三點力學系統:於膝關節完全伸直時,將受壓的一側膝關節拉開,顯著緩解骨與骨磨擦導致的疼痛及病變。
  2. 可輔助膝關節肌群出力,支撐膝關節使步態輕鬆、自然。
  3. 快拆設計,讓年長使用者自行方便穿脫。
  4. 調整鈕設計,可依病情輕重調整矯正角度。
  5. 粘帶設計,完美適合每個患者的腿型,並可輕鬆使用於適度運動時。

 

 

                    萬德義肢輔具關心您!

膝蓋關節運動 (Knee Strengthening and Stretching exercises)

膝蓋關節運動  (Knee Strengthening and Stretching exercises)

以下介紹的膝蓋關節運動適合一般膝痛人仕練習,如在練習過程,發覺有膝痛或任何不適,應立即停止並請教物理治療師的意見。

 

1. 大腿強化運動(收緊大腿肌肉)
 
收緊大腿肌肉並維持10秒,重覆10

2.大腿強化運動(直腳抬腿)
平臥,保持膝關節伸直,收緊大腿肌肉,然後抬高下肢,維持5 秒,重覆10

3.大腿外側及臀部伸展
如圖,把身體轉向右,用左手發力推右腳,應感到右邊臀部及大腿外側被伸展,維持10秒重覆5

4. 後大腿伸展:
平臥,雙手抱膝,並保持大腿垂直,慢慢伸直膝關節直至感到大腿被伸展,維持10秒,重覆5

5.大腿內側強化運動:
坐下,把皮球或枕頭放於雙膝中間,然後雙膝向內收緊,夾緊皮球/枕頭,維持5秒,重覆10

6.小腿伸展運動:
雙手如圖靠牆,身體向前壓,維持10秒,重覆5

 
足部 Q&A

1.什麼是扁平足/寬扁足(假性扁平足)? 為什麼會有扁平足/寬扁足? 扁平足/寬扁足有什麼併發症?

    足部有一個重要的構造,就是「內縱足弓」。內縱足弓在人體行走或跑步時,提供適度的彈力和扭力,並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以適應各種地形,達到吸震的效果。所謂「扁平足」,就是指舟狀骨向下移位,造成內縱足弓的塌陷;因而在踏地及離地時內縱足弓消失,而「寬扁足」則是只有踩地時足弓消失。有些嚴重會合併有足跟外翻,少數則有大拇趾外翻。

形成扁平足/寬扁足的原因,到目前為止還是眾說紛云。大致上可分為先天因素和環境因素兩大類:

(一)先天因素:

   (1)先天性跗骨黏合:有些小朋友先天有跗骨黏合的現象,最常見的是踵骨和距骨的黏合,此種黏合會造成「僵硬型扁平足」。

   (2)先天性韌帶鬆弛:有些小朋友先天有全身韌帶鬆弛的現象,此種韌帶鬆弛的現象不限於足部,在足部以外的關節也會發生。

   (3)遺傳因素:扁平足或寬扁足的父母,較有可能生出相同足形的子女。不過事實上也不盡然如此。在我們的經驗中,常常小朋友,他們

      的父母親,甚至祖父母、兄弟姊妹都沒有扁平足/寬扁足。

   (4)性別:在國外文獻,都是女生略多於男生。台灣小朋友的比率反而是男生略高於女生。這可能是不同種族間的差異性所造成的結果。(二)後天因素:

   (1)肥胖:一般人的想法,愈「胖」的小朋友可能足弓會愈「扁」;然而在我們的研究中發現,「胖」並不會影響足弓的高度。也就是說

      愈「胖」的小朋友,足弓不一定愈「扁」。

   (2)穿鞋:「穿鞋」可能是造成扁平足/寬扁足的原因之一。幾歲開始適合穿鞋及穿的鞋子是否適當,都有可能是原因。

    幼兒扁平足/寬扁足不一定有症狀,除非有嚴重「外翻」的現象。扁平足/寬扁足的併發症通常是在青春期以後才會發生的。由於體重和活動量的急遽增加,使得足部的軟組織反覆地受到過量的負荷,因而產生慢性足部肌肉拉傷、肌腱炎(尤其是後脛肌的肌腱炎)、足底筋膜炎、蹠痛等併發症。患者若置之不理或無法找出真正病因,任由症狀持續下去,那麼疼痛的時間會愈來愈長,頻率也會愈來愈高,甚至嚴重的影響到生活作息。

2.扁平足/寬扁足該如何治療?

家長應注意事項:

    依據國外經驗,我們建議;二歲以前:觀察即可,並不需要做特別的治療。二到八歲:正值足弓發育的時期,可使用矯正鞋墊配合矯正鞋,誘導足弓的發育。至於十八歲以上,由於骨間關節已無矯正空間,因此建議使用功能鞋墊改善其異常之生物力學,而不以「矯正」為目的。扁平足的小朋友很少需要外科手術,除非有嚴重的畸型或阿基氏腱有短縮的現象。

    扁平足/寬扁足的處理,貴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二至八歲是矯正扁平足/寬扁足的黃金時段。許多小朋友多半沒有症狀,所以容易被家長忽略。因此平日要多注意小朋友的步態,察看是否有「內八」或「外八」的表現;足弓是否有塌陷的現象。如果走了一段路就喊腳痛或容易跌倒,更要提高警覺,應請教有經驗的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

 

3.為什麼要穿矯正鞋墊?

   很多人會問說:我買現成的鞋墊不行嗎?我舉例說明:比如我們同樣腳足長23公分,可是你的腳趾頭較長,而我的腳趾頭較短,那麼誰的足弓比較長?答案是:我的足弓比你的長,因此我們都買了同樣尺寸的現成鞋墊來穿,一個會有效果,一個無效。再者,每個人的疼痛位置及合併的骨骼變化都可能不同,疼痛的部位及變形在製作上會特殊處理,所以鞋墊必須量身訂製才能符合我們個別的腳型,不是抓個尺寸就可以,免得越穿越畸形或越痛。

 

4.如何買鞋來配合矯正鞋墊?

   最好是以全包的鞋子(休閒鞋/皮鞋/球鞋)來做矯正最好;高跟鞋、涼鞋、拖鞋及氣墊軟鞋均不適宜;其中能以綁鞋帶鞋子最好。但小朋友不會綁,可以買黏貼式的球鞋;有些配合職場需求,不能穿平底的女性,則以3/4足鞋墊來製作。全包鞋尺寸,最好是在傍晚去買鞋,穿襪子去試穿,當腳趾伸直頂到鞋前內緣時,後方需有0.5-1公分的空間,以利腳趾頭的活動及生長。鞋腳跟部份最好稍微有硬度,鞋前部要夠軟,鞋後部要夠硬,才能配合走路的正常步態。

 

5.鞋墊穿多少時間才夠呢?穿多久才有效果?

    一般建議是一天穿滿八小時,星期一至星期五穿著,晚上回家可休息;星期六及日則看活動穿,活動時間長則建議配置矯正鞋墊,少於二小時以內的活動,則不需要。

    若是幼兒扁平/寬扁足,矯正期一般為一~二年,成人扁平則終身穿著,無矯正效果但可立即舒緩疼痛;其他足疾,如疼痛,一般配合藥物、復健治療及適形鞋墊,均可短期內見效;若骨骼變形,則看嚴重度,一般有穿鞋墊會比沒有穿的人來的好,有穿的人會有正確的足部生物力學,可防止變形惡化及疼痛發生。

 

日常保健-腹肌運動

腹肌運動/

 

 

 

 

運動一:腹橫肌收縮

1.

仰臥屈膝,頭部可用枕頭或手承托。

2.

深呼吸,在呼吸時慢慢把肚臍縮入及縮緊下腹(想像如裝上緊身牛仔褲,要拉拉鍊時把肚臍收緊的動作),上腹及肋骨保持放鬆。

3.

保持收緊及回復呼吸5秒後放鬆。

 

注意:由於此收縮肚臍時容易被其他表層腹部肌肉取代,最好先由物理治療師檢查,確定動作正確時才開始練習

 

 

 

 

運動二:背肌及腰腹穏定力練習

1.

雙膝而跪,眼望前。

2.

收縮腹部肌肉,然後慢慢把右腳向後伸直,左手向前提高。

3.

保時5秒後放鬆,重複另一側。

 

注意:腰背要保持平直,不要彎腰或頸部,平衡身體重心,如果難度太高,可先練習腳部動作,循序漸進

 

 

 

 

運動三:腹直肌練習

1.

雙膝而跪,眼望前。

2.

收緊腹部臀部肌肉,彎起上身至手可觸及膝蓋。

3.

維持5秒後,慢慢降下上身放鬆。

 

注意:必須屈膝進行,彎起時腰背要保持平直,頭頸部要放鬆,當手觸及膝蓋便足夠,不須整個上身坐起